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防部近期公布《無人機作戰司令部令》修訂案,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成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此舉既是應對他國無人機行動的舉措,也意在適應未來戰場無人化武器發展趨勢,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多重因素推動
韓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直屬國防部,由1名將軍擔任司令,主要負責各類無人機監視、偵察、攻擊、電子戰等任務,也負責籌劃無人機部隊整體戰力發展。未來,該司令部將部署攻擊型隱形無人機。遇突發情況,其將按照聯合參謀本部指示展開反擊,同時為“殺傷鏈系統”和“大規模懲罰報復作戰計劃”提供支撐。此外,韓軍還在制定戰時通過該司令部對對手關鍵節點、移動式導彈發射車等高價值目標進行實時監視和精確攻擊的方案。
據外媒報道,韓國籌備成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是多重因素推動的結果。
一是反無人機作戰能力遭質疑。2022年12月,韓國上空出現不明飛行物,韓軍出動F-15K戰斗機、“阿帕奇”和“眼鏡蛇”武裝直升機、KA-1輕型攻擊機,不但未能擊落目標,還導致1架輕型攻擊機墜毀,引發各界對韓軍反無人機作戰能力的批評和質疑。為此,韓國總統尹錫悅指示成立無人機部隊,陸軍航空作戰司令部牽頭負責無人機作戰司令部組建事宜,并派員前往土耳其等國學習無人機作戰體系和經驗。
二是韓國無人機快速發展急需整體籌劃。韓國國防部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制定無人機發展戰略,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采購方式加快發展。據悉,韓國國防部將在2027年前增購1000架無人機。不過,在總體使用上,韓國各軍種各行其是,陸軍航空兵、炮兵、各師團級指揮機構的無人機和空軍、海軍無人機并行發展,兼容度不高,急需統一部門牽頭籌劃無人機總體發展和戰場空域協調。
三是戰場新趨勢引起韓國軍隊高度重視。在近年的地區局部沖突中,無人機作為新興作戰力量表現突出,引發各方關注。韓國軍隊也加強無人機作戰研究,陸軍成立“無人機機器人戰斗團”、空軍開發韓版“忠誠僚機”項目、海軍推出“海上幽靈”作戰概念。新成立的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更突出無人機在不同領域的靈活使用和對外打擊功能。
實際效果存疑
盡管韓國積極推進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建設,但外界對其實際作戰效果存在疑問。
一方面,無人機和有人戰機空域協調難度大。以陸軍為主的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基于陸軍空中作戰系統形成戰斗力,如何協調無人機和各軍種有人戰機作戰空域,仍需不斷摸索和各方密切配合。
另一方面,韓媒抨擊此舉為“新瓶裝舊酒”。報道稱,自2017年以來,韓軍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作戰方式并未發生太大變化,改變組織結構難以直接提升無人機整體作戰實力。此外,也有媒體稱,韓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的成立,可能對各軍種有人/無人系統協同試驗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