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宣城8月3日消息(記者張宣劍 通訊員余克儉)盛夏時節,農田管理忙。8月1日,在郎溪縣建平鎮南山村的高標準農田內,來自縣農技中心的技術員正在將農藥裝入無人機,然后將其裝好,在技術員們嫻熟的遠程操控下,無人機的螺旋槳快速轉動,按照預定的軌跡在農田上方進行噴灑,噴霧后的藥劑如同一層白色的紗布,在稻田內均勻地覆蓋在稻田上,就被覆蓋上了一層健康"外衣",而這里正是南山村種糧大戶王成友的稻田。
“現在人手不夠,農村里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大熱天的話,很難工作。”王成友介紹道,如果用無人機進行飛防的話,只需要三個小時,而且每畝地的成本只有8塊錢,還不會對水稻造成任何傷害,既節省時間,又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任何傷害。
“最近天氣很熱,我們每天早上七點到十一點,晚上四點到七點,每天大概能有六百到八百畝。”劉榮軍是建平農事服務中心的一名無人機操作員每天。他告訴記者,我們以今年田間的水稻長勢和病害發生規律為依據提前購買低毒高效、綠色環保的農藥,開展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降低農田水體面源污染的壓力,推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
三分種,七分管。當前正值水稻生長的關鍵期,也是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連日來,郎溪縣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精準施藥,將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結合,讓田間管理既輕松高效又節能環保,保障糧食豐產、農戶增收
“快速高效的植保無人機“飛防”,讓田間管理充滿了“科技范兒”,不僅能有效地提高病蟲害的防除效果,還能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減少控制費用,還能緩解農民的勞力短缺,為今年的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近年來,郎溪縣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方針,在水稻標準化栽培的整個過程中,積極推行機械插秧、無人機管理、機械收獲等高科技耕作方式,促進了水稻生產向智能化、機械化、輕型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給農業生產插上了“科技翅膀”,保障了農民的生計,促進了農村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