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的運用場域,開展多場景應用,并以應用牽引技術研發。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地勢復雜,低空經濟在農業植保、巡線巡查、工業吊裝等作業領域和城市安防、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緊急投送、通訊中繼等民生保障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觀光游覽、文旅表演、電影拍攝等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扮演創意擔當,比如“爾濱旅游”現象級“頂流”中的大IP-一哈爾濱圣索菲亞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無人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物流配送領域,無人機更是代表新質生產力開辟新賽道,以順豐、美團為代表的快遞企業、終端配送企業已在廣東深圳、上海等地開通10余條無人機配送航線。在我國西部,搭載著新鮮松茸的無人機運輸,將原本人工背下山需要一到兩小時減少到現在只需要15分鐘到半個小時。低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不斷催生新業態,提升生產效率。
低空經濟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低空經濟的發展為產業空間拓展提供了一個立體的機會,其核心是飛行器與各類場景的融合與應用,不斷開辟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顯著提高了經濟社會活動效率和用戶體驗。目前我國無人機配送與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載人客運是最具市場增長潛力的板塊,勾勒中國低空經濟藍圖,呈現給全球一張靚麗的“中國名片”。在無人機配送方面,亞馬遜、美團和順豐已經在物流配送中采用無人機,并繼續在不同配送場景推廣。在載人客運方面,eVTOL是“傳統航空器+人工智能+新能源”的完美結合,必將帶來通用航空技術與產品的革命性發展。
在這一激動人心的賽道上,中國企業表現出色。2023年2月,峰飛eVTOL盛世龍在單次充電狀態下完成250.3公里飛行,刷新了全球2噸級eVTOL飛行器航程紀錄;2023年8月,小鵬匯天的傾轉翼飛行汽車適航取證申請獲民航局受理,并于2023年12月取得民航局頒發的技術驗證機特許飛行證;2023年12月,民航局發布沃飛長空AE200-100型eVTOL型號合格審定專用條件,標志著該款eVTOL開啟實質性適航審定工作;2023年12月,億航EH216-S型eVTOL飛行器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標準適航證,這是全球第一架由民航管理當局頒發標準適航證的無人駕駛載客eVTOL。eVTOL在特定路程范圍內有上乘的市場表現,比如與汽車、高鐵相比,它具有高效便捷、低噪音、低碳排放、舒適私密等優點;與直升機相比,它又具有明顯的成本和環保優勢。
特別是對于時間敏感型的高凈值人群是性價較高的出行選擇。部分廠商預測它的運營成本飛行1公里單座位為2美元,據此可估算,單程60公里的飛行距離單座定價約為120美元(約合人民幣850元),用時約為15分鐘,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提供另辟徑的解決方案。
各地政府加速布局低空產業發展
各地紛紛謀劃及布局低空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已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圳、海南、廣東、安徽、江西等多地舉辦低空經濟發展大會及論壇。
2024年廣東省政府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廣州市今年將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建設大灣區無人體系產業孵化基地。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今年將加快發展低空經濟,開通珠海至深圳、陸地至海島載人無人機航線和無人機物流直航,打造中國航展“第二展示區”。
2023年2月深圳市將“建設低空經濟中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于12月相繼發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政策指引精準,各區積極跟進。上海在《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中,也明確將低空經濟作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之一,提出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加速布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借助政策支持、技術應用等優勢,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動能澎湃,全國掀起了低空經濟建設的高潮,2024年有望成為低空經濟發展落地的元年。
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冷思考
近期,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市場主體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研制、無人機各種新型應用場景和城市低空的空中交通管理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低空經濟的萬億市場一夜間被激活,進入爆發式增長的快車道。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低空經濟安全、快速、健康成長,在國家快速催化低空經濟發展熱潮前,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如何在低空經濟的新賽道上,鍛造新質生產力,譜寫新篇章。
低空經濟源自于傳統通航,本質上還是屬于通用航空范疇內的一種經濟活動。但是低空經濟在傳統通航領域實現了大量的突破,主要體現在經濟活動的主體從傳統的有人駕駛航空器發展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經濟活動的區域從傳統的中、高空發展為低空,從偏遠的郊外發展為人類活動密集的城市。總體而言,低空經濟的發展,市場是根本,空域是關鍵,技術是支撐,政策是保障,安全是底線。
無人駕駛航空器的技術成熟度還需要不斷深化和迭代
低空經濟的出現主要得益于無人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但是應對將來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度,尤其是其安全性和商業性還需要不斷深化和迭代。美國國防部的分析報告顯示:當前無人機系統的失效概率是F-16戰斗機的50倍,是一般通用航空器的100倍,是民航客機的10000倍以上。因此,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在無人機廣泛應用之前,需要大幅度提升無人機的安全性。低空飛行是低空經濟的技術核心,我國要進一步完善、細化針對無人機的適航標準,從法規標準上提升無人機自身的安全裕度,確保低空無人機自身飛行的安全。
高度重視城市低空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的構建
航空運行與空中交通管理相伴相隨,當前國內各城市開展的各種無人機應用場景都在試驗和驗證階段,由于涉及第三方公共安全問題尚未解決,系統化的低空經濟在應用端的開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各地政府要重點投入針對城市低空的有人機、無人機混合運行的指揮控制系統和多元異構、高密度的低空航空器運行保障體系的建設。
穩妥推進低空空域安全有序開放開放
低空空域,發展低空經濟對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國防建設意義重大。航空涉及第三方的公共安全,低空開放必須法制先行,為了切實有效地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低空開放與空中安防的矛盾,實現低空經濟、空中安防、政府管理制度創新協同一致,確保我國的低空經濟積極、穩妥、健康、有序的持久發展,建議我國低空開發從試點低空智能運輸系統入手,創新運行體制、機制與管理模式,預先研究并建立必要的法規、制度、管理機構與機制,為低空飛行建立有效的監控手段,在此前提下,有戰略、有計劃、分階段、有序、穩妥、積極地開放、開發和利用低空,實現我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建設低空經濟示范區
堅持先行先試,打造多個應用場景。遵循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場景模擬、適航認證、技術實驗、標準建設、大數據系統運用、監管系統建設、運營服務管理模式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鼓勵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為產業發展試出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進功能聚合,形成全產業鏈發展。圍繞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發展,集聚科技、人才、資金等高端要素,培育航空器的研發和制造、無人機試飛、人員培訓、航空器維修及保養等服務環節,配套發展商務會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功能,建設產業生態圈。
加強無人機管理的立法工作
由于無人機是低空經濟快速發展演變中的主力軍,也是新生事物,盡管國家各相關部委已經陸續出臺了20多項無人機相關政策法規,但是多為臨時性、指導性意見,大多以民航局的行業性、部門規章為主,仍然缺少專門針對無人機的從研發、制造到應用的法規規章,缺乏強制執行力和可操作性。為更好地推進低空產業的發展,要加快無人機行業的立法工作,特別是對無人機的審批程序、管理規定、適航標準、處罰標準等內容進行清晰明確的規定,強化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