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憑借作戰效費比高、傷亡風險低、生存能力強等特點,頻繁亮相于近幾場局部戰爭,逐步從戰場配角演變成主戰力量之一。隨著無人機大量裝備及廣泛應用于戰爭,反無人機已經成為各國防空作戰焦點。
隨著通信組網、智能控制、精確制導等技術的發展,無人機以強大隱身力和精確殺傷力,屢屢突破作戰對手防空體系,對傳統防空作戰提出嚴峻挑戰。無人機小型化特征明顯,使用隱形材料后,雷達反射截面積更小,且噪聲和紅外特征弱,防空體系難以遠距離探測發現。同時戰場上,低慢小、中高空等多種型號無人機混雜,給如何準確識別目標特征、辨明作戰意圖,對多源情報實時融合處理,以及預警、識別、跟蹤無縫銜接帶來較大挑戰。小型無人機因雷達反射截面積小和紅外信號弱,使用制導武器跟蹤和鎖定困難,難以構成有效發射條件。使用高炮或航炮,又因目標著彈面積小,命中概率較低。另外,無人機成本遠低于防空導彈,最便宜的只需幾百美元,殺雞用牛刀顯然不劃算。
有矛必有盾。面對無人機的“凌厲攻勢”,各種反無人機手段也應運而生,并逐步從實驗室走向戰場。一是傳統火力打擊。通過傳統高射機槍和防空炮等武器平臺構建多層密集火力網,以彈幕攔截無人機集群,但需要提高射擊精度和改進彈藥散射性能;或者通過現代精確制導武器設伏,精確打擊無人機,但針對高度低、速度慢的小型無人機,則需要提高火控性能和殺傷效能,降低攔截成本。二是電子干擾欺騙。通過光電對抗、信息干擾等技術,對無人機的控制、通信等系統進行干擾、欺騙,使其無法正常執行任務。2011年,伊朗通過對美國RQ-170隱形無人機通信干擾和導航欺騙,成功將其迫降在伊朗境內。三是激光武器攔截。利用定向激光束產生的燒蝕、激波和輻射等效應實施精確打擊,可直接擊毀敵無人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和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等優點,對低空慢速小型目標和突然出現的近距離目標非常有效。美國防部認為,激光武器是對付小型無人機的最佳手段。四是高功率微波武器攻擊。通過定向輻射的高功率微波束,可直接攻擊無人機電子系統,使其失能或損毀,能夠在一定波束面內同時毀傷多個目標,具有速度快、毀傷面積大、適用平臺多、可重復使用、受環境影響小等優點,是反無人機和無人機蜂群的利器。五是智能武器平臺反擊。通過以自主方式實現從探測、識別到打擊的智能導彈、智能無人機群等,對敵無人機群進行毀傷或攔截。美國初創公司生產的智能反無人機空中制導交戰系統,就可以發射“彈群”迎戰無人機,導彈之間具備協同能力,能夠準確擊中空中快速移動目標,導彈部件可用3D打印,成本低,重量輕,有效射程達5千米。未來戰場,“以無人對抗無人、以智能對抗智能”將是應對無人戰爭、維護空域安全的關鍵手段。
目前,面對無人機空襲,傳統防空體系在預警探測、指揮控制、兵力運用等方面已經捉襟見肘,各國軍隊都在研究克敵制勝的對策。
一是組網融合,盡遠發現。首先,構建立體偵監網絡,實現無縫銜接。針對雜波背景下目標探測和跟蹤需求,按照性能互補、優化組合的原則,綜合運用空基/地面雷達探測、光電/紅外跟蹤識別等多種手段,構建多方向、多層次、全空域、全時段的偵察監視網絡,形成對低空慢速小目標預警、識別和跟蹤的無縫銜接。其次,融合多源情報,力求盡遠發現。依托各類指揮信息網絡,融合天基、空基、地基和?;榷喾N預警偵察系統和技偵情報系統,通過對無人機部署、兵力調整、飛機出動等信息的全過程偵察監視,實現對敵方無人機作戰力量的盡遠發現,為應對處置爭取時間。最后,迭代更新數據,提高識別效率。系統梳理主要作戰對手無人機的飛控、導航、載荷、數據鏈等技戰術性能,建立目標特性數據庫,迭代更新無人機目標紅外特征、電磁特征、運動特性和蜂群特征等數據,對無人機威脅進行分類分級,提高無人機威脅識別效率。
二是軟硬兼施、立體攔截。當前,無人機裝備和技戰術性能正在不斷更新發展,反無人作戰更需軟硬兼施、多措并舉。針對敵方無人機部署,構建由遠中近、高中低等不同層次攔截手段合理搭配的立體攔截體系,綜合施策,密切協同,高效攔截。通常按照距離由遠及近,梯次部署空空導彈、低空導彈和高炮等攔截手段。首先,遠程航空兵封控攔截。在無人機集群沒有護航的情況下,由航空兵盡遠攔截,在主要威脅空域劃定待戰區,拒止敵各種作戰平臺投放無人機。其次,中程高效費比攔截。綜合采用導航干擾/誘騙、鏈路干擾/誘騙、高功率微波、無人機網捕、彈炮結合等高效費比手段對敵實施軟硬殺傷。再次,近程封鎖攔截。重點運用定向能干擾/毀傷、防空導彈、高炮梯次攔截構建末端封鎖線,實現對多軸向、集群攻擊的中小型無人機進行近程綜合防御。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