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昌8月10日電(華山 賀登毅)連日來,中國南方的秋糧生產進入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防汛抗旱、防災減災的關鍵時期。在江西南昌新建區,廣大農戶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利用農用無人機,積極做好高溫天氣下水肥管理、防病治蟲等工作,為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做好保障。
據江西省氣象部門預測,江西8月份的全省平均氣溫較往年偏高0.5—1.5℃,由于高溫天數較多,將對糧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的種糧大戶熊模昌有6000多畝中稻進入了拔節孕穗期,為防止農作物“中暑”,引發“高溫熱害”造成減產,熊模昌組織了7臺農用無人機,采取藥肥混噴的方式,對中稻噴灑防蟲藥和葉面肥,增強水稻植株耐熱性,降低病蟲害損失。
熊模昌說,“為了爭取時間,我們用無人機作業,不僅安全高效,而且噴灑均勻,成本也不高。一臺機器一天就可以噴灑1000多畝,我們調集了七臺無人機,六千多畝地一天就可以全部完成噴灑。”
除此之外,為防止高溫干旱造成禾苗發黃早衰,熊模昌采取深水護苗的辦法,架設電泵開足馬力抽水灌溉,為禾苗蓄足水分,從而降低稻田溫度,增加田間濕度,為水稻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熊模昌還介紹,水稻的拔節期和孕穗期,是對水分最為敏感的時期。“我們每畝水田都澆灌8至10厘米的深水,這樣能改善田間小氣候,可以降低田間溫度3度左右,達到養根保葉的作用,實現穗大、粒多、籽粒飽滿的目標。”
記者從南昌市新建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新建區中稻面積達24.26萬畝,為保證水稻產量,當地農業農村局組織全區330臺農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工作,同時安排了13個涉農鄉鎮的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查苗、查病工作,指導農民進行補水、施肥、防治病蟲害,確保全區水稻穩產增收。(完)